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1【学习目标】
1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,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,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。
2、认识本课生字,背诵喜欢的诗歌。如果有兴趣,尝试写一首儿童诗。
【学习重点】
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,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。
【课时安排】
1课时。
【教学流程】
一、学习《我想》
1、导读引入,激发兴趣:
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。
师导:
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。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。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,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。
2、诵读诗歌,感悟想象:
⑴ 生自由读诗。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。
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,想一想,每节写什么?
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。
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,为什么?
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:
① “我”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?
……此处隐藏13215个字……>5.在这首诗中,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?
点拨策略:引导学生发现诗中“安、接、装、种”及“悠、长、望”等动词,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、精妙。
《童年的水墨画》
1.在“童年的水墨画”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?请大家细细读读,想象一下画面。
点拨策略: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,进行适当点拨。《街头》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,让生简介“黑旋风”在水中大战“浪里白条”的情节来帮助想象,进而品味“漾”“爬”动词的精妙、诗中“乐”的情感。《溪头》则引导学生从动词“”染“立”中体味画面的静、美,而“碎”则是画面从静到动,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,则不难体会了。《江上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,补充以小故事: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,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,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,至今对那“一阵浪花,两对虎牙”忘记犹新。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,留存在作者心中。
四、联系生活真情表达
1.读了这两首儿童诗,你有什么感受?联系自己的生活,你又有什么感受?
(学情预估: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,童年是快乐的来谈。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“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”的感叹,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,整天参加培训班等。)
点拨策略: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,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。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,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。)
2.童年是多梦的,是美丽的,是难忘的。回家后,可以找《童年的水墨画》的另外三首小诗《花前》《树下》《林中》,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,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,作作小诗人。